合作模式

一、高校在线教育联盟探索践行了各级政府、普通高校、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的合作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高校、行业企业各自的功能、职责和优势,形成了政府指导支持,高校为主力军,行业企业为主战场,统筹协调、分工合作、稳步推进的继续教育新机制和新格局,探讨建立联动机制下的继续教育新形势、新形态。

图片.png

联盟高校积极发挥专业、资源等优势,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在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指导下,联合同类高校、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建立行业继续教育联盟,通过共建共享资源、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享师资、共设项目等方式,实现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

图片.png

二、探索推进了优质资源合作共建共享机制,进一步推动了优质资源开放共享。


各联盟积极探索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推动资源梳理与整合工作,确立了多种课程资源建设方式,研究了资源整合办法,进行了各专业与岗位资源梳理与规划建设工作。例如政法大学面向基层普法、政企干部的依法治国教育、司法队伍开放了大量资源;华北电力大学有1625门课程向全社会开放;北京林业大学通过联盟资源共建了一批优质资源向林业行业开放。

三、推动了联盟高校继续教育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在社会发展新常态下联盟各高校继续教育在扩大规模和多样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行业企业转型升级中的人才人力资源需求对接,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新探索,以互联网+为主,构建“线上+线下”,“网上虚拟实验”+现场实习实训”相结合等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推进高校继续教育改革创新。

图片.png

四、探索了课程互选、学习成果转换积累的认证机制,促进多种教育的融合发展。


各成员高校在开展继续教育过程中,积极探索学习成果认证、转换,为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打下基础。例如华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尝试开展非学历和学历教育模式间的学分认证、转换、兑换等,华南师范大学在教师教育培训中实现了较大面积的学分积累转换,河海大学完成2356人的课程学分认证,通过“云服务”平台,实现不同学习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的“立交桥”。

五、联盟推进了一系列公益惠普活动,加大了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步伐和力度。

联盟成员除做好资源建设共享和开放工作外,还积极面向社会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生态文明博士讲坛、全民健康教育大讲堂等各种公益实践活动,满足广大社会成员需求,促进教育公平,大大提高了高校继续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了全民健康教育公益系列讲座,在北京、陕西、云南等省市成功举办了24讲座,来自卫生行业的4000多名学员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