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2018年第3期 超越常规:寻找非学历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品质路径
2018/10/15 9:59:23远程教育协作组工作简报
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处 2018 年第 03 期 1 月 29 日
超越常规:寻找非学历教育创新发展的高品质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有着丰富的教师培训实践,每年有超 过二十万人次的混合研修、一万人次的短期集中培训。开院在常规培 训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得到了合作单位的高度认可与肯定。开院一 直把培训专业化视作教师培训工作的目标与方向,在审视常规培训工 作时,开院发现既有的培训实践存在需要反思和超越的痛点。借助研 究与实践双轮驱动的发展机制,开院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从课程到学习 系统、再到知识管理和专业化社区的教师培训创新发展的高品质之路。
一、常规化培训之痛
(一)培训资源方面,偏重“专家引领”,缺乏“课程引领”
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往往需要专家引领,这本应大幅度提升培训 的专业内涵。然而,由于常规培训中专家资源往往是拼盘式叠加,专 家智慧仅仅储存在专家的大脑之中,并未嵌入项目规则、课程讲义、 数字课程、参考资源之中。培训成就了专家品牌,却并没有因之成就 机构的品牌。“专家引领”只是一项积淀优质培训项目的举措而非终 极追求,但显然国内绝大多数培训机构还没有在“课程引领”方面做 足功课。
(二)培训实施方面,偏重“非学术创新”,缺乏“学术创新”
所谓“非学术创新”,是指与培训内容无关的,偏重于情感、态 度方面的创新要素,如开班热身、小组合作、班集体建设、培训简报、 拓展训练等,这些活动容易拷贝和迁移,当前的培训,无论是面授方式还是远程方式,都可以做到花样频出。而“学术创新”是指与培训 内容高度相关的创新,如针对内容的案例收集与加工、培训内容的深 度重整与打磨、培训模式的有效应用与评估等。“非学术创新”活动 能够让学员耳目一新,有助于提升集体凝聚力、活跃学习气氛,但对 于培训目标的达成,其作用毕竟有限,应用不当还可能产生干扰作用。 正所谓“内容是金”,“学术创新”才是提升培训质量的主要途径,但 在“学术创新”上有所作为的机构少之又少。近年来我们从内容角度、 教学模式角度、学习体验角度来进行“学术创新”,使我们的培训呈 现出体验、互动、实践、逆向能力的特征。
(三)学习支持方面,偏重“让学习发生”,缺乏“让学习达到 目标”
为了让学习发生,各个培训机构在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包括 学习督促、答疑提醒、上线率排行、点击率排行、学习率排行、技术 辅导等。大部分工作仅仅停留在“数量”监测上,这些停留在表层的 数字与学习目标达成度之间还很难达成有说服力的对应关系。
在针对培训内容的学习方面,当前普遍采用速成式的助学教师培 养方式,助学教师对内容的理解囫囵吞枣,难以达到讲解释疑、组织 研讨和指导作业的水准。开院对个别课程采用了“去专家式”的课程 开发方式,减少了助学教师的学术助学压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 这样的课程在当前海量的教师培训课程中仍很少见。目前我们的培训 实践尝试从学习目标来找证据,再根据证据去评价这个标准,试图解 决如何“让学习达到目标”这个问题。
(四)培训评价方面,偏重“满意度评价”,缺乏“深度质量分 析”
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当前实践中往往以培训前问卷 与培训后问卷的“满意度评价”形式来进行培训评价。深度的质量分 析虽然也存在,但往往是以小样本、抽样、滞后统计的方式存在于学 术研究领域,且研究成果未能很好地反哺评价实践。近年来开院一直 在探索改善培训评价实践,一方面在“满意度评价”中嵌入质量分析 变量,提升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则注重过程性评价的嵌入与数据收集。开院在设计开发大规模教师培训的质量分析工具,建构了 二十二个公共变量并嵌入平台,全面、动态、实时地分析学习过程中 生成的海量学习记录及过程性资源,帮助我们在日趋复杂、灵活的培 训进程中掌握质量脉络,做到及时诊断、精准决策。
二、研究与实践驱动下超越常规的培训探索
真正的教师学习一定是基于情境的学习,是教师在自己工作岗位 上的学习。要把教师培训做到高品质、契合教师实践需求,必须超越 常规、进行创新性探索。开院有着学术研究与培训实践互动的优势与 传统。通过系统科学的学术研究,为实践提供理论与指导等充足的智 力支持;通过面向重难点的实践,可以为研究提供理论、模型与方法 验证的平台。开院将双轮驱动的模型逐渐内化到常规工作之中,学院 的核心优势就逐渐形成了。开院一直努力在培训中体现互联网+的理 念和精神,通过制度与组织层面的探索来构建学习生态圈。
(一)课程与项目
开院针对成人学习提出了课程群的概念,其特征是低结构、小模 块、实践逻辑、针对问题、案例导向、面向成人学习。考虑到互联网 +的情境,我们还进行更多尝试,如课程体现选择性、学测评一体、 自足性、游戏化等特征。传统的课程开发流程是确定培训主题、模块 设计、收集资料、课程设计,现在我们是逆向设计,即根据工作能力 任务和问题来分析应该有什么内容与对策,再去明确主题,验证需求, 然后再进行课程设计。通过这种方式设计开发的课程更契合成人学习 心理和需要。开院在做常规的培训项目的同时,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 每年开发三个具有关注前沿、关注难点、关注实践所需特质的精品项 目。我们期待一些精品项目可以发挥更大辐射作用,让参与精品项目 的专家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
(二)学习系统
教育是一个生态系统,涉及师资培育、设备资源、学习资源、管 理规则、工作氛围、过程评测等多种因素。因此,我们需要超越常规 培训,为教师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常规培训只能关注人员短时间
的学习内容,要实现长效发展目标,应该围绕重难点问题、围绕地方或者学校的发展愿景,综合考虑所需能力、流程、资源、人员、领导、 机制、评价等因素,对学校的发展战略进行系统解码,分解到不同部 门不同人员应该做什么。同时,我们关注评测研发,以评测为抓手推 动系统解决问题。我们团队正在研制开发一些专业测评工具,已经初 步研制了培训机构的成熟度模型和校本研修的成熟度模型,还需要一 些模型验证,为培训机构和学校提供常态化的诊断与发展指引。目前 我们也正在跟一些省市合作,以便不断完善这些模型,使这些诊断工 具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建议。
(三)知识管理
教师在培训、研修、工作情境中一定会沉淀积累一些知识,这些 零散的个人知识需要进行过程性的收集,进而汇聚成集体智慧。互联网+培训常常停留在物理意义上,如传播速度快、不受时空限制,起 到联结交流和分享的目的。互联网若要让培训发生质的变化的话,我 们需要把互联网视作智慧体,去培育它,告诉它规则,让它更聪明。 互联网能够帮助教师培训领域形成运用知识管理的能力和意识,通过 互联网,我们可以连接一切、诊断推送、精准干预、用户决策,把互 联网+的优势最大化。比如培训机构能力成熟度自评系统,如果你的 等级很高,你就来描述,描述好以后就进入最佳实践库,就可以用知 识管理的路径把它提取出来。如此一来,培训和工作的知识就得以发 生联结、有效使用并逐渐形成集体智慧。
(四)专业化社区
开院尽管在教师培训研究与实践中有一些思考和探索,但由于我 们团队人手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很多事情需要同行们共同探 索,因此专业化社区的建设非常重要。2016 年 11 月,中国教育学会 教师培训者联盟成立大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联盟秘书处就设在我 院。我们希望在教育部整体规划领导下,在教师培训者同行的共同努 力下,联盟能够汇聚民间智慧,整合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加强成员间 的深度沟通、协同与联动,成为成员协同实践与合作研究的基地与平 台,助推与成就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梦想,为教师培训事业的发展 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