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2018年第18期 MOOC 中国联盟积极推进高校继续教育 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实践

2018/10/15 10:56:14


远程教育协作组工作简报


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处 2018 年第 18 期 5 月 5 日


MOOC 中国联盟积极推进高校继续教育 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服务 2.0 e 行动计划实践(之一)


当代社会随着集约经济思想的传播,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理念 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成为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动力源。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开展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历经 20 年,开发 积累的资源数量众多,绝大多数都分散在高校自己的平台上,形成了 课程资源共享的瓶颈。对于没有参与远程教育试点的院校(2000 余 所)还处于信息化的爬坡路途中,大多数院校课程资源建设资金投入 不足、质量不高、课程建设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共享课程资源需求量很大。


MOOC 中国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以来,致力于推进高校继 续教育优资资源的共建共享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首 先,开展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课题研究和应用实践,达成共识促进共同 目标的实现;其二,通过联盟搭建的继续教育云服务平台和课程资源 管理透明平台,为聚集的优质课程向更多的高校推广使用打下坚实的 技术基础;其三,建立统一、规范的资源建设标准、认证标准及规范 流程,保证平台上线课程资源达到教学质量标准;其四,建立奖励机 制和管理制度,有效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促进老师和高校的积极性; 其五,签署资源使用协议,明确使用规则和运营模式,采取公益性和 盈利性兼具的有效运营方式,实现互惠互利,多方受益。该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荣获 2017 年北京市教委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1.课题研究是基础


联盟组织了《发挥远程教育优势,促进传统函授教育模式与现代 远程教育模式融合的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学分互认模式与机制的探索实践与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数字化资源 认证研究》等系列研究课题,有 30 多所高校参与其中。课题对传统 成人高等教育和网络教育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对比研究,提出了建立 基于公共服务体系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出了适用于公共服务的 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提出了建立课程资源开发标准,为共享应用优质 课程资源打好基础,探索建立具有推广价值的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运 营模式与机制,为高等继续教育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制定详细的实施 方案和有效的评价。


2.建立标准是准入机制


为促进数字课程资源建设的规范化,推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共建共 享,联盟组建了课程专家委员会,由课程专家委员会制定了《课程资 源建设技术标准》和《课程资源认证评审标准》,该标准从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课程制作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建立了课程资源建设的准 入和合格标准。


《课程资源建设技术标准》对数字资源的结构做了规定,提出了教学设计要求,规范了格式和技术要求,对多种媒体的技术指标进行 了规定。解决了不同高校资源建设标准不统一、要求不一致带来的问 题,把联盟内部资源的共建共享推进了一大步。


《课程资源认证评审标准》程序要求严格规范,从资源概要、内 容及教学设计到媒体运用三个维度,设置了 32 个认证评测点,保障 资源内容的完整性、合理性和制作的精良度,并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 和联盟的实际,便于操作和推广。


联盟组织了两次课程资源立项和三次课程资源认证评审工作,并 投入了 1000 万的奖励经费,共有 100 个教师团队参与立项,67 个教 师团队和 2 个非学历培训项目组分别获得课程资源建设奖励。为行业课程资源建设标准的建立和质量提升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聚力整合优质资源,完成资源数据库建设和资源透明管理平台的应用


为了减少课程资源的重复建设,发挥网络教育试点高校多年经验,把优质课程资源向资源需求方输送,联盟首先与 11 所高校签署了《数 字课程资源使用协议》,汇聚 2900 多门课程;之后组织高校开展课 程建设立项申报,有 100 门课程通过立项评审和完成课程建设、入库、 上线。目前课程资源库可共享的课程已近 3000 门,奠定了资源共享 的基础。通过对专业及招生市场需求分析,梳理出 57 个继续教育热 门专业,精选千门课程,同时开发了教师培训类、创新创业类、IT 培 训类、思想政治教育类和公共基础课等系列课程,可供有需求的高校 选择使用。


资源透明管理平台实现了资源规范管理,资源按标准化上架,资 源的输入输出、使用频次、谁在使用、使用情况等有清晰数据体现。 保证了课程资源合理、合法、有效、安全使用。


4.建立规则是保证,保证资源共享有效、可持续发展

通过《课程资源建设技术标准》和《课程资源认证评审标准》, 保障了共建共享的课程质量;通过建立的《课程资源使用协议》,保 证了资源提供方和使用方的责权利;通过《课程资源制作奖励办法》, 调动了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保证了参与高校教师的知识 产权,调动了课程资源提供方和使用方的积极性,使得资源建设和推 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由联盟资源运营中心推荐、普通高校继续 教育学院自主选择相结合,用于函授教育混合式教学的共享课程已达1400 门。


二、持续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一带一路”和“终身学 习”


联盟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今后的发展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 要求,联盟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号召,秉承走向国际化、行业化、 区域化的宗旨,确立了从服务传统继续教育到服务更广泛的终身学习,从聚焦国内到国内外并重的目标。


1. 面向“一带一路”,依托行业建设 MOOC 中国资源体系


(1)按照行业、领域划分,以新型行业、新兴产业与中国特色 为依托,打造基于高铁、新能源、石油、电子商务、共享经济、中国 当代国情与文化、小语种等特色行业、特色领域的“一带一路”资源 体系,为联盟走向“一带一路”奠定核心基础;(2)以新工科建设为 契机,建设一批包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与智能制造、 项目管理、环境与能源等新工科专业,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提供 前沿学科与资源保障;(3)依托联盟高校的优势学科,建设完成《物 联网理论与实践创新应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新能源与能源新技 术》《跨境电子商务》《医学科技发展专题培训》《智能制造先进技术》 《云计算理论与实践创新》《互联网金融》《航天航空前沿技术》《走 近魅力化工》等 10 个特色专题;(4)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 需求,将共享的“一带一路”资源进行多语言翻译与改造,完成不少 于 200 门课程的多语言翻译与改造工作。


2. 探索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学分认证与转换模式,促进优质资 源共建共享,提升教学质量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实现优质课程共享、学分认证转换为 目的,开展基于公共服务平台的优质资源共享、学分互认及转移的课 题研究,制定各项标准,推进课程认证、学习成果认证、搭建转换模 式。实现学分的零存整取、实现课程的互学互认,探索开放学习、终 身学习与学历教育的立交桥模式。


(1)制定科学、多元化的资源建设标准,包括 MOOC 课程标准、 微课标准、VR 课程制作标准等,保障资源的先进性和延展性;(2) 制定课程与专业认证标准。针对不同的学科大类、专业特点,制定科 学合理的课程认证标准与专业认证标准,形成可信度高、公信力强的 认证标准体系;(3)制定教学标准与评价标准。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 程,制定严谨的网络教学标准,包含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评价等,通 过过程严把质量关;(4)制定课程共建共享标准。结合院校、课程开 发者、学生三者的关系,制定可持续实施和长期共赢的课程共建共享 标准;(5)混合式学习标准与模式制定。制定标准化的混合式学习方案,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